张臣臣

副高级

副高级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入职时间:2016-07-04

所在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扬子津校区笃行楼S501

在职信息:在岗

邮箱:

个人简介

  张臣臣,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领域为乳酸菌应用研究、乳酸菌胁迫耐受、益生菌发酵乳开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其他课题1项。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1篇,中文论文4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承担《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乳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计划5项,发表教改论文1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扬州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扬州大学“青蓝工程”、学科交叉高层次青年人才培育项目和“高端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担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以及乳品1601,食工1601,食品2003和食安2001班班主任,并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称号。

教育经历

[1] 2007.9-2011.6
山东大学 | 生物技术 | 大学本科毕业 | 理学学士学位
[2] 2011.9-2016.6
山东大学 | 微生物学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20.7-至今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扬州大学 
[2] 2016.7-2020.7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扬州大学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益生菌与乳品加工研究室

团队介绍:

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硕士导师12人,均拥有博士学位;团队建有  创新中心   及江苏省益生菌与乳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和江苏扬州现代乳业加工服务中心(中心)两个省级乳品平台;目前本重点实验室(中心)面积为2100 m2,建设了乳酸菌资源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乳品发酵研究室、功能乳品研究室、乳品分析与安全控制研究室、动物功能评价研究室、乳品中试车间(包括GMP发酵剂制备室)。

本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原值3000多万元。仪器包括厌氧工作站、荧光定量PCR、细胞融合仪、生化培养箱、Eppendorf荧光显微镜、冷冻干燥机、进口发酵罐,10L、30L及50L小试、中试发酵灌、超低温冰箱、高效液相色谱仪和GC-MS,质构仪,临界萃取仪、细胞破碎仪、进口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计、冷库、层析系统、电泳系统、高分辨率第二向垂直电泳系统、等电聚焦仪、凝胶扫描成像系统和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梯度PCR扩增仪等,全面支撑实验室3大研究方向。

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转化20余项;与企业合作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建设了我国最大的长寿人源益生菌种质资源库;主持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

团队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00余名。与维维集团、江苏宇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3个研究生工作站,其中与维维集团、扬大康源乳业有限公司建设的研究生工作站均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多名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毕业后就职于光明、统一、新希望、卫岗、维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团队乳业科技服务立足于江苏、辐射全国的方针,先后有40余项技术成果转化,并应用于江苏、上海、四川等地5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对于提升我省及我国乳业整体加工技术水平,推动我省及我国的乳业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团队不断地加强国内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了区域型乳业新发展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等国内国际会议,来自国内外54所高校及科研院所、71家企业、26个省份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共同探讨了乳品行业科技创新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及乳业行业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