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农学院
职务: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Agronomy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农学系主任、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其他任职:Member of Wheat Production Board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邮编:
通讯/办公地址: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邮箱:
朱新开
男,1968年出生,汉族,博士,教授,博士和硕士生导师。现任农学系主任、九三学社扬州市委会副主委和扬州大学委员会主委。兼任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作物学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指导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麦作生产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科技特派员、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省级科技服务团成员、江苏省省级农民培训工程讲师团成员、江苏省啤酒大麦行业协会理事等职。
长期从事作物栽培的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参与讲授《作物栽培耕作前沿专题》、《高级作物生理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作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进展》、《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学实验》、《科技论文写作》、《特色作物栽培》(本科生学位课程)等课程,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课堂教学质量奖3项。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荣获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从事麦类作物遗传与栽培生理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在麦类作物专用类型品种及营养高效基因型品种筛选与应用、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农业信息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无公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863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农业)计划等60多项课题研究,在Field Crop Research、Global Change Biology、Molecular Breedi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50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4部,审定小麦新品种2个,授权专利近20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多件,研究成果先后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省级科研成果奖一、二、三等奖等20多项。
先后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等。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科研人员、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九三学社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
本团队科研人员长期从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调优栽培新技术与新理论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专业涉及栽培、育种、推广、加工、信息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在小麦领域的许多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近十多年来曾承担并主持60多项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科研专项,研究与推广紧扣生产需求,获得一批重要创新性成果和产品,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EI收录10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0多部,育成小麦新品种4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编写江苏省地方标准12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奖近20项。
本团队科研人员长期从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调优栽培新技术与新理论研究与应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专业涉及栽培、育种、推广、加工、信息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在小麦领域的许多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