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翔Ma HongXiang

正高级

正高级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农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文汇路校区农学楼26-123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Distinguished Professor

邮编:

传真:

通讯/办公地址:

办公室电话:

邮箱:

个人简介

      江苏扬州人,博士。1985年进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在园艺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粮食作物研究所任职,其间,2003-2005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被扬州大学聘为领军人才特聘教授。2002年评聘为研究员,2007年评聘为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11年评聘为省专业技术二级。为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6)、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2013)、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项目资助对象(2014)、江苏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2012)、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领军人才(2024)

    兼任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Fusarium Head Blight国际组委、中国种子协会小麦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江苏省优良品种培育工程麦类协作攻关组首席专家、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科技部国际合作、国家“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项目及江苏省重点研发、自主创新等科研项目40余项,主持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品种审定的小麦品种15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项、发表科研论文215篇,主编《小麦赤霉病》专著、作为副主编参编《中国南方小麦》专著。针对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围绕抗赤霉病和品质等性状开展了基因挖掘、分子定位、标记开发与辅助育种等工作,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奖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宁麦系列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生选系列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与应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教育经历

[1] 1997.9-2003.8
南京农业大学 | 作物遗传育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农学博士学位
[2] 1990.9-1993.6
南京农业大学 | 果树学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 |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

工作经历

[1] 2021.1-至今
农学院 | 扬州大学 
[2] 2017.4-2020.12
粮食作物研究所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3] 2003.11-2005.12
农学院 |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 
[4] 2001.10-2017.3
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5] 1985.7-2001.9
园艺研究所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社会兼职

[1]2022.3-至今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
[2]2021.5-至今
中国种子协会小麦分会副会长
[3]2018.10-至今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主任委员
[4]2009.7-至今
江苏省优良品种培育工程麦类作物协作攻关首席专家
[5]2019.7-至今
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学会副理事长
[6]2021.7-2021.7
江苏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小麦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团队介绍:

小麦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团队由5位在职教师组成,针对长江中下游小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围绕品质和抗性等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改良,开展小麦种质鉴定评价与基因挖掘、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高效快速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及高产优质绿色小麦新品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