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雅琦

中级

中级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在职信息:在岗

个人简介

郝雅琦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741770947&ver=5864&signature=PE3aHri3Wa76djp2GHuzRbV46pe59lILPqVEXxKSPKE70z*GjIcEymoHqCG7o70yq*r7tU5UbdcdEFtY72FiWk7cIJhhNeCxgXJwiJSq3JDl*RZnP--tuZoL2REcMvVu&new=1

 

  四岁开始学习舞蹈;中专:潍坊艺术学校,2000-2005年,中国舞专业。本科:南京师范大学,2005-2009年,舞蹈编导专业;硕士:南京师范大学,2012-2015年,音乐(舞蹈编导)专业;2016年 参加江苏省省委党校第54期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究班;博士学位,2022-2025年,舞蹈专业。(工作经历):2009-2012年 德国 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文化交流专员;2015年 大凉山彝族自治区支教,舞蹈老师;2016-2025年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舞蹈老师 兼扬州大学省级舞蹈团舞蹈编导;2020年受聘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考官;担任扬州市舞蹈家协会理事职务;多次担任江苏省艺术类统考评委和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评委。


省级以上获奖情况:

第三届“全国校园民族民间舞蹈会演”荣获 独舞 金奖;

第三届“全国校园民族民间舞蹈会演”荣获 群舞 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 舞蹈  一等奖;

第六届华东专业舞蹈比赛 三等奖;

第六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舞蹈比赛”群舞 特等奖;

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乙组 特等奖;

第四届全国的学生艺术展演 乙组 一等奖;

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甲组  二等奖;

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甲组  优秀创作奖;

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甲组  特等奖;

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甲组  优秀创作奖;

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甲组  一等奖;

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甲组  优秀创作奖; 

 

实践成果:

扬大“校园先锋”,荣获扬大“文体先锋”;

2022年携学生参加央视CCTV1新闻官方原创拜年歌《贺新抄》;

原创作品《禾下乘凉梦》参加江苏省宣传部组织“百年党史青春说”;

原创作品参加“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党100周年优秀文艺汇演”;

“三下乡”社会实践,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编创舞蹈《新阿里郎》受邀赴台湾演出;

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中给孔莹、刘道阳等小擂主进行过舞台包装;

编创舞蹈《丝路》苏州市群众舞蹈一等奖;

中共宿迁市委工作会议绿满花乡文艺演出;

《红船》舞蹈扬大 新年音乐会;

《恰同学少年》舞蹈,扬州市琼花杯青年组金奖;

《秀书画》舞蹈,扬大科文荣获优秀调演奖;

扬州大学2018“唱响校歌唱响梦想”,荣获一等奖;

 2018春之声” 的舞蹈编创;

 “扬州市十年舞蹈情” 担任:舞蹈编导

荣获扬大最美实验室---舞蹈实训室;

瘦西湖大讲堂:《少儿舞蹈编创》

《舞蹈教育课程的优化设置与互动》,《大众文艺》2018年第7

《恰同学少年》舞蹈,扬大科文荣获优秀调演奖;等


科研成果:

《创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舞蹈创作的时代表达》郝雅琦《新华日报》2024-06;

《舞蹈课程的优化设置与互动》郝雅琦《大众文艺》2018-04:209-210;

《提高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文化元素的路径思考》郝雅琦《大观》2020-07:124-125;

《浅析如何提高少儿舞蹈教育水平》《缤纷》刊号CN11-4056/G2

《曹尔瑞的编创手法研究》《大众文艺》刊号CN13-1129

《身体语言在花香鼓中的诠释和传达方式研究》郝雅琦《教育考试与评价》,2024年第7期;ISSN号2093-1677;

《苏北地区农村社会变迁与民间舞蹈文化的关系研究》郝雅琦《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2期,ISSN号2959-7900;

《苏北地区乡村社会环境对花香鼓舞蹈传统表演形式的影响》郝雅琦《时代教育》,2024年第11期;ISSN号1672-818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苏北地区民间乐舞文化搜集与整理》郝雅琦陈乐三万结项;

扬州大学文科实训平台项目,郝雅琦,五万 结项;扬州大学课程思政项目,郝雅琦,一万结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等



 

教育经历

[1] 2022.9-2025.5
博士 | 舞蹈 | 海外博士留学生
[2] 2012.9-2015.6
南京师范大学 | 音乐(舞蹈编导) | 硕士研究生
[3] 2005.9-2009.6
南京师范大学 | 舞蹈编导 | 本科(学士)

工作经历

[1] 2009.11-2012.8
 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 

研究方向

暂无内容

团队成员

暂无内容